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活动演讲稿

上传者:拼搏打纸鹤
2023-01-31 16:37:02    共12页      25.00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活动演讲稿.doc
文档介绍: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活动演讲稿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活动演讲稿,供大家参考选择。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活动演讲稿尊敬的领导。

大家好!我是,我演讲题目是《不朽的传奇,永恒的丰碑》面对这么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我的脑海里一直有这么一个巨大的问号。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的支撑,能够促使林县人民焕发出那么大的气魄、激情和干劲来修建这么一个伟大的工程?这次来到太行山,我不知不觉地想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南,所谓太行、王屋两座山,。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境内的济源市。

可是那毕竟只是一个寓言故事,是一个古代传说。

而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是一个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啊!这样的人间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我想这一定跟林县人的始终如一的信仰 信念,跟林县人率先垂范,求真务实,自力更生,上下一心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信仰是一个人对精神的终极追求。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

在那么一个特殊的年代,红旗渠人是有信仰的。



纪录片。

里每一个忙碌的身影胸前都佩戴着毛主席像章,而晚上收工后集体学习时大家手里捧着的都是《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

60年代,那些老实淳朴的林县农民,目不识丁,他们虽然把《毛泽东选集》捧在手上,但真正能够读懂的又有多少?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问号。

尽管如此,每天晚上他们依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得、学得津津有味。

我想这是骨子里有那么一份朴实的信仰,一种那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那种顶礼膜拜式的信仰和信赖。

无论是一张张珍贵的图片,还是《纪录片》里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我们都会看到杨贵书记以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都出现在许多施工一线。

特别是十万大军向太行进发的那张照片,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杨贵书记头戴安全帽、肩挑两个筐,大步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杨贵书记这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全县其他 干部也是如此。

从一张史料记载中看到,针对当时物资贫乏状况,县里在制定分配计划时是这样的。

1960年2月,民工补2斤、干部补1.5斤。

1960年11月~1961年5月,民工补1.5斤、干部补1.2斤。

1961年6月~1966年5月,民工补1.8斤、干部补1.2斤。

而在分配施工任务指标时,干部一定比群众高。

林县干部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了自己人的亲人,放在了自己的心上,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豪情干劲。

大家都知道,杨贵同志1956年到林县任书记1960年动工修建红旗渠。

在这几年间他带领林县人民兴建了好几个水库,修建了许多大大小小一系列水利工程,交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抗旱成绩单。

为修建红旗渠,他作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多次带着县里的水利专家进行大量的测量、勘察和科学设计。

人们认为,从渠首到分水岭,全长70000多米的总干渠,用70000个民来修建,一个人修一米,2个月总可以修成吧?把时间再算得宽余些,那就80天吧,所以当时提出的口号是。



大干八十天,引来漳河水。



而工程展开后,7万多民工。

一。

字长蛇摆在70公里的渠线上,全面施工,劳力摆布分散。

战线太长,工程量大,各种物料用量大,运输跟不上,领导力量也跟不上,技术力量更是薄弱,顾此失彼。

大家认识到,光靠革命热情 在大自然面前是要打败仗的。

他们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召开了著名的盘阳会议。

许多事情事后说起来可能比较轻松,但面对一个7万多施工大军的建设工程,作为一名总指挥,杨贵书记能够勇于否定自己定下的方案,这是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的,作为一个主政一方的主要领导,如果没有一定的胸怀与气度是做不到的,我想这主要体现的是他们一班人尤其是杨贵本人的一种求真务实精神,不怕个人名誉受到质疑和损害,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切实承担起这样的一个政治责任。

他们及时调整方案,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科学态度,决定收缩兵力,打歼灭战。

整个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被世人称为。

人工天河。

,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想,如果没有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没有一个冷静的、科学的态度,任由高昂热情、革命斗志,一味盲目蛮干,最后肯定是不成功的。

大家把红旗渠精神概括为四句话、16个字。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我认为,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应是自力更生。

60年代,正是国家面临的非常困难时期,形势非常严峻。

国际环境异常紧张,国家内部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国家正在举全国之力上马一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

这时,要依靠国家支援,显然是不可能的。

勤劳勇敢的林县人不是消极等待,不是怨天尤人,更没有向国家伸手,而是自力更生。

他们豪迈地说。

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

、。

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咱们双手造。



于是林县数万农民扛着自己家的铁锨、铁锤、铁钎,推着自家的小推车,背着自家粗布做成的铺盖,带着生产队的大铁锅,、缝纫机,自带口粮,毅然决然地上了太行山。

走在队伍最前排的是杨贵书记以及以他为代表县委一班人。

无论是林县的县委领导,还是普通百姓,大家真是上下凝成了一股绳,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全县上下大家思想认识一致、目标一致,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水引进来,真正做到了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传统文化。

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 的优秀和追求。

红旗渠是一个人间奇迹,更是一座镌刻在太行山上的历史丰碑。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活动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谱写壮丽人生》。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劈山凿石,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插在了太行山巅。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林州人民又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生动诗篇。

现在,守...
内容来自快快文档网www.kknnh.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