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丧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上传者:白昼伶俐
2021-02-01 11:40:03    共6页      27.24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试论“丧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对策.docx
文档介绍:
试论“丧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对策霍垒杰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丧文化”是指带有悲伤、无奈、颓丧色彩的词汇、语言、图片、视频等,它是目前流行于网络青年中带有自嘲性、娱乐性、平民化的网络亚文化,其迅速爆红的背后折射出广大青年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无奈,更是其整个群体对现实境遇的一种温和反抗。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人文关怀,就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主流价值观。

依托多方力量合力优化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运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方法强化网上思想引领。

关键词:当代青年丧文化“小确丧”作者简介。

霍垒杰(1992—),男,河北邢台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

2017-08-25On“Depression”Culture'sInfluencesonContemporaryYouthandCountermeasuresHUOLei-jieCollegeofMarxism,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Abstract。

“Depression”culturereferstothevocabulary,language,pictures,andvideos,etc.whichshowthefeelingofsadness,helplessness,anddepression.Thecultureisanonlinesub-culturethatispopularamongtheyouth,withthefeatureofselfmockery,entertainment,andpopularization.Therapidpopularizationoftheculturenotonlyreflectstheyouth'sfeelinghelplesstowardtheenvironmentinwhichtheyexistanddevelop,butalsotheyouthgroup'smildresistanceagainstpracticalsituations.Underthisbackground,ifwewanttostrengthenhumanisticcareforcontemporaryyouth,weshouldconductourworkthroughthefollowingapproaches,including,applyingSocialistCoreValuetoguidetheyouth'smainstreamvalue,dependingoncombinedforcestooptimizetheenvironmentinwhichtheyouthexistanddevelop,andapplyingtheyouth'sfavoritewaystostrengthenonlineideologicalguidance.Keyword。

contemporaryyouth,“depression”culture,“slightlossanddepression”Received。

2017-08-25“‘丧文化’是指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1]。

近两年来,“丧文化”成为从“线上”红到“线下”的青年盛宴,其在广大网络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有些学者认为,“丧文化”只是当代青年的一种自嘲解压形式,不必过分关注,这种观点未能透过“丧文化”的爆红现象看到其本质。

值得思考的是,虚假性和真实性的“丧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论何种“丧文化”都会对广大青年产生不良 影响。

关注青年“丧文化”现象,是对青年群体现实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高度重视,对青年的健康发展以及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稳定的青年人才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一、“丧文化”概述“丧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的“Hea港”文化,再到近年来在广东地区流行的“Hea粤”文化。

粤语“Hea”是指做事不认真、生活随意懒散、打发消磨时间等,这与时下流行的青年“丧文化”的内涵极为相似。

(一)“丧文化”的流行现象无论是“丧剧”《废柴兄弟》,还是“丧动漫”《马男波杰克》。

无论是“丧曲”《感觉身体被掏空》,还是“丧文”《随手II我的小确丧》。

无论是“丧图”“悲伤蛙”“葛优瘫”,还是“丧茶”“丧派对”“街头丧T”等网络线下活动,着实让“丧文化”火了一把。

我们还可以从台湾爆红的“小确幸”找到时下在大陆流行的“小确丧”的影子,二者虽然表征不一,但其本质却有共同之处。

有台湾学者指出,“当资本主义发展步向沉滞低迷,当实际工资减少、社会保障被缩遭砍,生产弹性化、超时加班、失业危机,坠落底层而无安全网时,‘小确幸’就成为了一种深具无奈感的个人/大众需求。

它是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中饱受不确定与无望感的青年人与中年人的挫折与痛苦的一种表达。

它是一种失去理想、梦想、未来,或任何自我超越可能的‘主体’的自卫/自慰性精神状态”[2]。

“小确丧”也是当代青年在面临由于生存和发展空间受限而带来的巨大压力时,想有所作为却又无能为力的一种自嘲行为。

由此可见,从“小确幸”到“小确丧”,共同点都是苦中作乐,是对现实境遇的一种温和反抗。

(二)“丧文化”流行的原因“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交际语言,广泛传播于网络空间,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它以娱乐化、平民化的特点得到了广大青年的青睐”[3]。

“丧文化”作为时下网络流行语的代表,在广大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流行开来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

一方面,从网络化的社交习惯看,以动态化、图片化以及图文结合为主的交流方式已经成为网络青年常态化的社交习惯。

只需一张“悲伤蛙”“葛优瘫”的图片,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就能令对方迅速感知其意,这是青年人喜爱的社交用语习惯。

另一方面,从其传播内容来看,“丧文化”折射了当代青年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的心态。

“丧文化”以一种“毒 心灵鸡汤”的方式吐槽自己的现实境遇,这种表面上的自嘲行为反射出的是当代青年群体在现实社会生产和发展环境的强烈不满。

面对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与青年喝惯了的“励志心灵鸡汤”相比,带有娱乐自嘲性质的“毒心灵鸡汤”更易走入青年人的内心。

(三)“丧文化”的双重释义目前,流行于网络青年群体当中的“丧文化”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部分青年追捧的虚假性“丧文化”,即表面“丧”而内心不“丧”...
内容来自快快文档网www.kknnh.com转载请标明出处